赵新文:关于大新农场经营机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27
阅读量:2537
大新农场自种自营多年以来,生产经营工作发展状态良好。但经营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矛盾,很难做到统一,加之人员素质不一,给生产经营和管理带来阻力,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为此,经调研周边农场经营运作模式,从提升生产经营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角度,将本次关于经营体制改革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经营现状:现有经营模式为部分承包+公司自营,采取年初与条田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兑现,定承包费、成本,年底结算。上述当前经营现状弊端:如年景好,农业种植丰产丰收,获得较大利益时,则所有的盈利都将归条田工所有,在遇到年景不利于农业种植造成亏损时,条田工则会找各种理由借口找投资公司进行给予相关补贴或减免政策,存在极不稳定因素。采取股份制好处,当种植亏本时投资公司与条田工同样按照亏本比例进行分担,如盈利投资公司可以按与条田工达成共识,按比例与条田工进行利益分成。
一、调研内容
经本次调研周边国营农场经营运作模式,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均采取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生命,整合优化生产经营,由农场统一组织安排调度、有组织、有秩序组织农业生产。
1、经营管理模式
采取“农场控股、职工参股、合资种田、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管理模式。农场以土地基本亩为单位,每亩为一股。总股本中,农场以土地租金作价入股,职工以现金形式出资入股,实行按劳、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收益;年终除定额收取土地租金以外,根据经营效益,还享有股权分配。
2、基本措施
2.1 土地估价
实行股份合作制,土地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利益分配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界定土地价格,可采取以历年水稻每亩产值确定土地价格的方式。
2.2 生产管理
实行“二级管理、一级核算,即农场、分场二级管理,公司一级核算。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资采供,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加工销售。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重点监管临时用工、机械作业、扬水灌溉等费用使用,对所有生产费用计入统一经营田成本。
3、优势及预期效果
在股份合作模式下进行土地规模经营,从统一作物、品种、育秧、插秧、施肥、喷药、收获、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均可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降本增效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3.1 实现了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双赢目标”
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农场各方的收益均有提高。农场除了土地租金收入,还可获得每亩的投资收益。另外还可以提取一定资金作为抗风险基金,作为以丰补欠基金,用以增强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促进生产的良性循环。管理人员、职工除了岗位工资,根据其入股金额,年终还可获得投资回报。
3.2 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作物产量提高
股份合作制,通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制定用工标准和用工价格最高限额、制定机械作业最高价格标准等一系列成本、费用控制,同时全程监管所有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做到了有针对性地降低生产成本。在土地经营中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业,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得到提高,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高。
二、建议
在总结现有的农场自营1017.93 农田经验教训上,继续开展试点工作,在下一个水稻生产周期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一)工作重点:1、全面提高种植业水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将传统的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步调整为两季种植结构。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度,扩大名优稻种的引进,走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
2、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合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对广大职工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典型引导、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等方式,使全体职工都能够自觉自愿的开展土地整合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办法和对策、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节本增效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转变企业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种植户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